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巨匠,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。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风采,苏轼不仅被誉为“千古第一才子”,在文人圈内流传着一句话:“平生不见苏东坡,便称文人也枉然”。这足以证明他在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。
在苏轼的朋友中,最著名的当属黄庭坚与佛印。尤其是他与佛印之间的互动,时常给后人带来无尽的欢笑,并且展现了他们的机智和才华。
有一次,苏轼去拜访佛印,进入禅寺后,他带着戏谑的语气喊道:“寺中秃驴何在?”没想到,这时正在院中扫地的一个小和尚立刻抬起头,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门前东坡吃草。”这六个字简洁、对仗工整,不仅精准地反击了苏轼的调侃,还显露出小和尚的聪明与机智。这个幽默的回答,至今被后人传为佳话。
展开剩余82%在1080年,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遭到新党猛烈攻击,经过百余天的监禁后,最终得到了宋神宗的从轻发落。苏轼被贬至黄州,成为黄州团练副使,失去了实权,并且生活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监视。此时的苏轼,心情沉重,生活和仕途都经历了巨大的转折。为了安慰自己,他开始更加关注生活的点滴以及佛法,从此有了“东坡居士”的称号。这段时间,苏轼还与佛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佛印不仅是他在佛学方面的朋友,也逐渐成为了苏轼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。
佛印,法名了元,是宋代云门宗的高僧,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,甚至曾被宋神宗赐予金钵。他与苏轼的友谊广为人知,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结识的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两人有着非常深入的交流与趣味横生的互动。据说,苏轼曾专门编写了一本《东坡问答录》,记录了他与佛印之间的种种趣事,虽然这本书的真伪仍有争议,但其中的故事依然充满了智慧与幽默。
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发生在苏轼与佛印一起打坐时。一次,苏轼问佛印:“佛印,你看我坐禅的样子怎么样?”佛印回答说:“很好,很有一尊佛相。”然而,苏轼不以为然,开玩笑道:“可我却看你黄衣跌坐,胖乎乎的像一坨粪!”佛印听后没有生气,而是淡淡一笑。回到家后,苏轼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,妹妹却提醒他说:“哥哥,你错了。佛法讲‘相由心生’,佛印看到的是一尊佛像,说明他心中有佛;而你看他,反映了你自己的心境。”苏轼听后愣住了,顿时哑口无言。这个“相由心生”的故事,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。
除了这些有趣的对话,苏轼和佛印之间的友谊充满了欢笑和智慧。有一次,苏轼到佛印的禅寺拜访,却没见到他,只看到一个小和尚在院子里扫地。于是,苏轼带着戏谑的口吻大声喊道:“寺中秃驴何在?”没想到,小和尚听后毫不迟疑地回答:“门前东坡吃草。”这个回答不仅反击了苏轼的调侃,还巧妙地与苏轼的“东坡”呼应,让人忍俊不禁。
此外,苏轼还曾因为与佛印的一段“诗对”闹过笑话。在一次,苏轼写了一首诗,寄给佛印。诗中,他用佛教术语“八风吹不动”自夸自己的心境如同一座不受外界影响的佛像。佛印收到后,回复了一个字条,上面写着“放屁”。苏轼看到后大怒,跑去找佛印“讨说法”,结果佛印又回了一张字条:“八风吹不动,一屁过江来。”这个幽默的反击让苏轼彻底哑口无言。
此外,还有一段趣事也值得一提。当苏轼经过镇江时,听说佛印正在金山寺做佛事,便前去拜访。然而,佛印正在做佛事,按佛寺规矩不能随便接待客人。佛印便故意板起面孔,对苏轼说:“先生何来?此间无坐处。”苏轼机智地回答:“暂借和尚‘四大’,用作禅床。”佛印随即挑战苏轼提出佛教中的“四大”和“五蕴”问题,结果苏轼一时答不上来,最终把自己的玉带留下作为“镇寺之宝”。这件事也成为了两人友情的象征。
苏轼的性格豪放、直率,不拘小节,这种个性使他在官场中屡次遭遇挫折。王安石变法时,苏轼因直言不讳,数次公开反对变法,最终被排挤出朝廷,数次遭遇贬谪。他的这种性格让他在官场上不算成功,然而,正是这种直率和大度,使得他在人际交往中结识了许多深厚的朋友,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佳作。
尽管仕途坎坷,苏轼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,他在流放期间通过游山玩水、结交朋友来舒解压力,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。甚至在生活最困窘的时候,苏轼和家人一起开荒种田,依旧保持着“东坡居士”的雅号,享受着简单生活带来的乐趣。苏轼的心胸开阔和乐观的态度,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。
读苏轼的诗词,不仅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,还能感受到他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正如普希金的诗句所说: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, 不要悲伤、不要心急;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, 相信吧,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!”这一精神,正是苏轼给予后人的宝贵财富。
发布于:天津市百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